同時,奧運村工地上開挖的一些地基,挖到地下二十多米的時候,常常會流出大量地下水。以往,這些水都用水泵抽到下水道流走,然后再用市政自來水防止揚塵。有一天,工地上的人們對這兩件事動起了腦筋。
北京奧運村項目建設部工程師劉蓉:“一方面是這種降水被白白地排放掉沒有加以利用是很可惜的,再一個方面呢就是施工尤其是在土方作業的時候會產生大量的揚塵。如何把這兩者能夠就是結合起來,既有效地利用了這種基坑降水,而又同時呢去抑制這種揚塵現象,當時是我們所關心的這樣一個問題。我們就發明了這樣的一個噴霧降塵系統。”
工地產生的廢水能否重新利用,這對北京來說不是一件小事。我國是水資源嚴重缺乏的國家,而北京的人均水資源擁有量
北京市能源與經濟運行調節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劉印春:“水資源的壓力也是挺大的,通過增加中水就是再生水的利用來增加我們這個城市河湖的環境用水。”
中水,即城市污水經過處理后的再生水,雖不能飲用,但可用于灌溉、洗滌、環衛、造景等功能。中水是國際公認的“城市第二水源”。
按照規劃設計,北京奧運會31個場館中,中水處理系統是一項必不可少的基礎設施。第一個通過主體工程驗收、第一個投入使用的北京奧運場館——豐臺壘球場,包括四塊比賽、訓練草地,面積達一萬三千平方米。要讓這些茵茵綠草滿足奧運會壘球項目比賽需要,像這樣的澆灌幾乎每天都要進行,而這同樣需要耗費大量的水。
北京市豐臺體育中心管理處主任李靖生:“那么總共我這個(壘球場)一年大概澆水量應該在10萬噸以上,每年我等于要付出50多萬的水費。”
豐臺壘球場是從原有一塊壘球場地改擴建而成,原場地沒有任何節水和水循環利用設施。作為改擴建的一個配套項目,這個中水處理池正在建設之中,預計今年年內可以投入使用。中水處理池建成后,球場及周邊地區的生活污水以及收集來的雨水,經過沉淀、微生物氧化、過濾、殺菌、消毒等一系列技術處理,每年能為壘球場提供8萬多噸中水。而這些水,基本上就能滿足比賽場地草坪澆灌的需要。
北京市豐臺體育中心管理處主任李靖生:“包括壘球場的這個草都可以澆。這8萬多噸水,一年算起來,應該是將近50多萬元的節省。那么也是為北京的大市政來節約水,為老百姓節約水了。”
距離豐臺壘球場兩百多米處,有一座豐臺體育中心游泳館,它是為1990年亞運會修建的。過去,游泳池里每天都有100多噸水直接排到下水道流走,這讓管理人員心疼了很多年。
去年五月,豐臺壘球場建設初期,附近的游泳館也被納入了規劃,兩者之間僅僅鋪設了一根管道,就把這些水全部收集到中水處理系統,重新利用。
豐臺壘球場代建項目部經理郝德昌:“這個中水項目,不但解決了壘球場本身的中水使用的問題,而且把咱們這個豐體中心困擾了幾年的中水回收利用的這么一個問題都能解決了。”
北京奧林匹克公園到2008年將湖泊、河流交錯。這些河湖的補充水源,都是經過處理后的中水。依靠生態手段,能夠使水在公園內循環流動形成活水,同時依靠人工濕地和水生植物等對水體進行凈化。
北京市水務局副總工程師段偉:“它的污水處理率達到100%,再生水的利用率達到100%,也就說所有的奧運公園產生的污水都能夠被全部進行回用。”
五年來,北京已經投資數十億元,建成和改擴建了6座污水處理廠和幾百公里管線。2008年之前北京還將建成8座污水處理廠,中水回用總量將達到6億噸以上,約占全年總用水量的1/6。
北京市水務局副總工程師段偉:“有一個困難就是我們現在的中水的管網還很不完善。下一階段我們將會大力地鋪開。在08年到來之前,中水回用率達到50%以上。”
一方面北京要擰緊地上這個小水龍頭,一方面還要盯住天上那個大水龍頭。如何將天然雨水充分用好,考驗著水資源管理的水平。
字幕:雨水利用工程,指讓雨水回灌土地補充地下水,或收集起來經處理用于灌溉、清洗、環衛等。
還是在豐臺壘球場,道路兩邊的廣場都已經平整地鋪上了地磚。前幾天,北京接連下了幾場大雨,這個廣場卻基本保持干爽,沒有一點積水。這么多雨水流到哪里去了呢?
北京城鄉建設集團豐臺壘球場項目部經理劉均來:“豐臺壘球場采用的這個磚看似跟普通廣場磚一樣,實際它里頭含了大量的科技技術,可以通過這個磚吸收大量的雨水,就是老百姓說的話可以“吃”水。咱們可以通過一個試驗,大家可以感覺一下。”
這種神奇的地磚叫做透水磚。如果是普通廣場磚,或者瀝青、混凝土路面,雨水降下來只能進入下水道排出城市。這種磚能像海綿一樣把水吸進身體里。磚里的水飽和后,就會往下滲透。這樣,雨水落到磚上就會迅速滲入地下,補充成為地下水。其實,制成這種神奇地磚的原料并不神秘,就是沙漠里毫不起眼的沙子。這種磚幾年前就已經研制成功,但直到去年,才在奧運場館中大規模使用。
1 2 [下頁] |